如果破解鋼鐵行業頑癥是一場戰役,那2014年或許就是吹響沖鋒號的一年,因為形勢已經刻不容緩。
“不會再像幾年前,吹陣風就過去了,鋼鐵行業將面臨實質性的大分化、大重組、大整合。”1月12日,說出這句話的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,此時的身份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,也正因如此,這個判斷句的分量也就有微妙的不同。
對于一個早已形成固定格局的傳統行業,“分化”、“重組”、“整合”談何容易?可就近幾年的鋼鐵行業的形勢來看,徐樂江此言事出有因。
2011年第四季度,鋼鐵行業主業開始出現虧損。2012年,鋼鐵行業遭遇了新世紀以來的首次全行業虧損。
2013年,應該是政府、協會、企業等各層面做出反應、應對困境的一年。從2013年交出的答卷來看,雖然在技術進步、環保節能等方面有一定成績,但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產能過剩、行業集中度低等問題仍然未得到遏制。
來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,2013年全年粗鋼產量繼續增長達到7.79億噸,同比增長7.5%,創歷史新高。另外,以產量前4、前10位的鋼企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衡量,2011年分別為22.6%,42.8%,2012年分別為21%,39.7%,2013年1~11月分別為20.8%,39.1%,行業集中度不增反降。
在全行業產能過剩以及不正當競爭頻現的局勢下,中國鋼鐵企業逐步被拉入“微利怪圈”。2005年,鋼鐵行業利潤率達6.25%,而據最新公布的數據,2013年的利潤率僅為2.16%。
如果破解鋼鐵行業頑癥是一場戰役,那2014年或許就是吹響沖鋒號的一年,因為形勢已經刻不容緩。中國鋼鐵行業將如何分化?誰來主導重組?又將以怎樣的形式整合?2014年,鋼鐵行業是否能鳳凰涅槃、浴火重生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、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的觀點。
《中國機電工業》:近日,徐樂江在中鋼協會理事(擴大)會議講到行業將迎來“大分化、大重組、大整合”。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?多年來,鋼鐵行業一直在試圖遏制產能過剩,但從實際運行效果看,似乎有些“越調越過剩”。這次是否會有質的突破?
李新創:任何一個行業,變革都需要前提條件。從宏觀的層面講,這個前提條件是具備的。從當前的一系列經濟改革來看,都是要突出市場的決定性作用。鋼鐵行業的改革當然也是要依靠市場的,這里有兩個層面的含義:
第一,必需是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。這就要求政府制定科學的、可操作的市場準入機制,并嚴格把關。以環保為例,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的企業與環保措施不到位、甚至沒有的企業相比,其噸鋼環保成本會高出100多元,這就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。所以這不僅僅是環保的概念,還是一個企業公平競爭問題。
通過對于諸如環保等問題的嚴格把控,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,可以淘汰一部分企業,化解一部分產能。
第二,就是按市場規律辦事,實現優勝劣汰。由于鋼鐵產能的快速增長,企業對于上游礦產行業的把控力度不夠以及行業集中度低等因素,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一度被擠壓,這會給經營不善、技術落后、產品同質的企業雪上加霜。很多鋼企主業虧損后,通過投資、貿易、金融來彌補,還有個別企業通過降低折舊率來讓報表好看點。表面上看這些企業似乎還可以,其實處于亞健康狀態,主業實際虧損,再加上過高的負債率,一旦企業的資金鏈出現斷裂,部分鋼鐵企業隨時可能被市場淘汰掉。
當然,不要認為鋼鐵行業可以像水泥行業那樣,通過某幾個企業短期內實現行業整合。鋼鐵行業事關國計民生,產品又涉及幾萬個品種和規格。這決定了鋼鐵行業變革的復雜性。
《中國機電工業》:2013年前11個月,列入中鋼協財務統計的大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162億元,相較2012年同期虧損8億元,還是有了較大進步。請問這個業績是如何取得的?2014年,在這樣嚴峻的大形勢下,企業還有哪些突破點?
李新創:很大程度上講,這個業績主要是靠非鋼產業實現的,絕大多數鋼鐵主業仍然是處于虧損狀態。此外,實現利潤的因素還有:原料價格大幅下降尤其是煤炭、焦炭的價格大幅下降;降低折舊;鋼企通過技術改造、加強管理,提高質量、降本增效等等。
針對企業而言,行業內企業體量、資源、所處區域各有不同,所以還是得依照自身情況找到突破點。
就全行業來看,還是有很多市場空間可以開發的。例如像美國、日本等發達國家鋼結構應用在新增建筑當中達到了50%~70%,而目前我國只有4%左右。隨著我國建筑理念的轉變、建筑標準的提升,這里面就會有很大的市場。
同時,伴隨機電行業、汽車行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,提高用鋼的檔次,也會開發出一部分市場。諸如軸承鋼、不銹鋼、鋼結構都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。